文章來源:中華檢驗醫(yī)學雜志
近日,中國中西醫(yī)結合學會檢驗醫(yī)學專業(yè)委員會聯(lián)合4個學(協(xié))會,組織檢驗、病理、婦產多學科專家共同制定了甲基化檢測與臨床應用的共識。共識全面梳理了PAX1聯(lián)合JAM3雙基因甲基化(PAX1m/JAM3m)檢測的實驗室操作流程及質控標準、樣本采集與處理,提出了PAX1m/JAM3m檢測意義及功能、實驗室檢測流程、質量控制、檢測報告及臨床應用建議。
共識旨在推動子宮頸癌甲基化在實驗室檢測與臨床的規(guī)范化應用,為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并為明確臨床應用場景,提供具備實踐性與前瞻性的指導。
《子宮頸癌PAX1聯(lián)合JAM3雙基因甲基化檢測流程、報告及臨床應用專家共識》核心內容整理如下:
背景與現(xiàn)狀
子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見惡性腫瘤,也是我國女性癌癥死亡的重要原因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提出“加速消除子宮頸癌”全球戰(zhàn)略,強調早期篩查的核心作用。然而,我國篩查覆蓋率不足40%,傳統(tǒng)方法如細胞學檢查和高危HPV(hrHPV)檢測面臨靈敏度低、假陽性率高、主觀依賴性強等瓶頸。在此背景下,DNA甲基化檢測作為新型分子標志物技術,因其在癌前病變和早期癌變中的高特異性與客觀性,成為突破現(xiàn)有篩查困境的重要方向。 檢測技術原理與優(yōu)勢 DNA甲基化是表觀遺傳修飾的重要機制,異常甲基化與腫瘤發(fā)生密切相關。PAX1(配對盒基因1)和JAM3(連接附著分子3)雙基因甲基化(PAX1m/JAM3m)檢測通過分析宮頸脫落細胞中這兩個基因的甲基化水平,實現(xiàn)對宮頸上皮內瘤變(CIN)及癌變的精準識別。 核心優(yōu)勢: 1. 早期預警:PAX1m/JAM3m水平升高可提示hrHPV持續(xù)感染(持續(xù)3年以上者甲基化水平顯著升高),早于形態(tài)學病變出現(xiàn)。 2. 高靈敏度與分流價值:多中心研究顯示,PAX1m/JAM3m檢測CIN3+的靈敏度達87.6%,診斷CIN2+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4.1%和95.9%。在hrHPV陽性或細胞學ASC-US(意義未明的不典型鱗狀細胞)分流中,可減少57%-79.5%的陰道鏡轉診。 3. 標準化與無創(chuàng)性:基于實時熒光定量PCR(qPCR)的檢測流程可實現(xiàn)實驗室標準化操作,樣本采集便捷,避免侵入性檢查。 檢測全流程技術規(guī)范: 1. 樣本采集與處理 采集要求:避免月經(jīng)期、用藥或性生活后24小時內取樣,使用專用宮頸采樣器旋轉刷取脫落細胞。 保存與運輸:樣本需立即置于保存液中,室溫下1周內完成檢測,避免反復凍融導致DNA降解。 2. 實驗室操作流程 核酸提?。和扑]磁珠法富集短片段DNA,確保甲基化位點完整性。 重亞硫酸鹽轉化:將未甲基化胞嘧啶轉化為尿嘧啶,需驗證轉化效率(如Sanger測序比對)。 qPCR檢測:設定ΔCt閾值(PAX1/JAM3甲基化陽性判定標準),每批次需包含陰/陽性質控品。 3. 質控體系 內部質控:每批次檢測需驗證弱陽性質控品(接近檢測限)、陰性對照及內參基因穩(wěn)定性。 外部質控:參與室間質評,確保實驗室間結果一致性。 失控處理:結果異常時需排查污染、試劑失效或設備誤差,追溯至最后一次有效質控后樣本。 臨床應用場景與管理路徑 1. 聯(lián)合篩查策略 hrHPV初篩分流: HPV16/18陽性且PAX1m/JAM3m陽性:直接轉診陰道鏡。 非HPV16/18型陽性且甲基化陰性:結合細胞學結果(如ASC-US以上轉診,陰性則1年后復查)。 細胞學ASC-US分流:甲基化檢測可替代重復細胞學或HPV檢測,減少79.5%陰道鏡轉診。 2. 特殊人群管理 絕經(jīng)后女性:針對宮頸管取樣困難(TZⅢ型轉化區(qū)),甲基化檢測可降低漏診風險。 治療后隨訪:術后持續(xù)PAX1m/JAM3m陽性提示殘留病變或復發(fā)可能。 3. 報告解讀要點 陽性結果:提示CIN2+風險,需結合陰道鏡評估,尤其關注TZ不可見病例。 陰性結果:高陰性預測值(>95%)支持延長篩查間隔,降低過度醫(yī)療。 局限性與未來方向 當前局限: 檢測為定性分析,無法量化甲基化水平與病變程度。 陰道鏡與病理結果不一致時(如甲基化陽性但活檢陰性),需結合TZ分型及多點活檢。 未來展望: 擴大前瞻性隊列驗證,探索甲基化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在治療反應評估中的應用。 開發(fā)多組學聯(lián)檢模型(如甲基化+突變+蛋白標志物),提升腺癌檢出率。 推動基層標準化檢測能力建設,納入國家宮頸癌篩查公共衛(wèi)生項目。 總結
《PAX1聯(lián)合JAM3雙基因甲基化檢測專家共識》首次系統(tǒng)構建了從樣本采集到臨床決策的全流程技術標準,填補了我國宮頸癌分子篩查的規(guī)范化空白。該技術通過精準分流高風險人群,有望顯著優(yōu)化篩查效率,降低醫(yī)療負擔,為2030年實現(xiàn)宮頸癌消除目標提供關鍵技術支撐。未來需進一步累積真實世界數(shù)據(jù),拓展其在腺癌早期診斷和個性化管理中的應用場景。